科擔人才貸
一、產品定義? ?
“科擔人(ren)才貸”是(shi)指合作銀行為各(ge)級政府部門認定(ding)的(de)高層(ceng)次人(ren)才提供(gong)經(jing)營性融資,我公司(si)為借款人(ren)提供(gong)連帶責任保證(zheng)(zheng),借款人(ren)以信用保證(zheng)(zheng)作為反擔保措施的(de)擔保業務。
二、準入條件
(一(yi))借款(kuan)人(ren)需為經營(ying)企業的(de)法定代表(biao)人(ren),或實際(ji)控(kong)制人(ren),或控(kong)股股東(單一(yi)經營(ying)企業僅(jin)能(neng)確(que)定一(yi)名(ming)借款(kuan)人(ren))。
(二(er))借款人的(de)經營企(qi)業注(zhu)冊地在湖北(bei)省內。
(三)借款人已取得相(xiang)關部(bu)門(men)高層(ceng)次人才認定文件或(huo)公示(公告)。
(四)借(jie)款(kuan)人的經營企業(ye)需(xu)納入(ru)省(sheng)(sheng)科(ke)技(ji)廳(ting)“高新技(ji)術企業(ye)”“科(ke)技(ji)型中小企業(ye)”等(deng)科(ke)創(chuang)型企業(ye)認定(ding)名(ming)單,納入(ru)省(sheng)(sheng)經信(xin)廳(ting)“專精特新”等(deng)認定(ding)名(ming)單,或借(jie)款(kuan)人符合(he)附(fu)件1所列人才類型。
(五(wu))借款人及經營主體近兩年內不(bu)存(cun)在惡意(yi)逃廢債(zhai)務等重大不(bu)良信用記錄(lu),不(bu)存(cun)在失信記錄(lu)且未能結(jie)清債(zhai)務或被(bei)列為失信被(bei)執行人的情形。
(六(liu))借款(kuan)人(ren)(或經營主(zhu)體)不(bu)得為省(sheng)再擔保(bao)(bao)集(ji)團《再擔保(bao)(bao)業務負面清單》內所列(lie)對象,需滿足國家融資擔保(bao)(bao)基金及(ji)省(sheng)再擔保(bao)(bao)集(ji)團備案條件。
三、產品要素
(一(yi))擔(dan)保(bao)額度:最(zui)高500萬(wan)元。
(二(er))擔保(bao)期限:最長不超過5年。
(三)操(cao)作模(mo)式(shi):單筆業(ye)(ye)務(wu)模(mo)式(shi)或(huo)批量業(ye)(ye)務(wu)模(mo)式(shi)。
1.單筆業(ye)務模式(shi)適用于通過現場(chang)盡調(diao),業(ye)務發(fa)展部(bu)形(xing)成調(diao)查(cha)報告,由風險管理部(bu)審(shen)查(cha)、公司(si)評審(shen)會審(shen)議(yi)的項目。項目實施放款后,按(an)照省再(zai)擔(dan)保(bao)集團單筆備案(an)要求,在國家融資(zi)擔(dan)保(bao)基金、省再(zai)擔(dan)保(bao)集團業(ye)務平臺完(wan)成備案(an)操(cao)作。
2.批量業(ye)務模式適用于對(dui)合(he)作(zuo)銀行設置代償率上限,采取“見貸即(ji)保”形式,原則上簡化審批流程。合(he)作(zuo)銀行向我(wo)公(gong)司完成備(bei)(bei)(bei)案(an)后(hou),按(an)照省(sheng)再擔(dan)保集團(tuan)批量備(bei)(bei)(bei)案(an)要求,在國(guo)家融(rong)資擔(dan)保基金、省(sheng)再擔(dan)保集團(tuan)業(ye)務平(ping)臺完成備(bei)(bei)(bei)案(an)操作(zuo)。
(四(si))分(fen)險比(bi)例(li):按(an)照省(sheng)再擔(dan)保集團40%、我公司(si)20%、合作(zuo)銀行(xing)20%、業務發生(sheng)地政府(fu)20%進行(xing)比(bi)例(li)分(fen)險。
(五)擔保費用:按(an)照不高于1%/年(nian)收取擔保費,具(ju)體按(an)照公司相關制度執行。
(六)反擔保(bao)措施:信用保(bao)證(含個人、企(qi)業連帶責任保(bao)證)。
(七)風險(xian)控制:若(ruo)按(an)照批量業務模式(shi)操作(zuo),則對合(he)作(zuo)銀行設置(zhi)不高于3%的代償率上(shang)限,具體按(an)照相(xiang)關合(he)作(zuo)協議(yi)約定執行。
四、業務流程
(一)單筆業務模式
1.借款人向我(wo)公司,或向銀行發(fa)起擔保貸款申請。
2.業務部門聯合風險部門完成(cheng)盡職調查工作(zuo),按照擔保(bao)額(e)度核(he)定表(附件(jian)1)、評分卡(附件(jian)2)綜合核(he)定擔保(bao)額(e)度([擔保(bao)額(e)度核(he)定表結(jie)果(guo)×評分卡結(jie)果(guo)×2]/100),并按相關制度要求完成(cheng)內部審批。
3.借款人按(an)照銀(yin)行要(yao)求(qiu)(qiu)辦理信(xin)貸手續,并與(yu)(yu)銀(yin)行簽署(shu)(shu)借款合同(tong);按(an)照我(wo)公司(si)相關要(yao)求(qiu)(qiu)辦理擔(dan)保手續,并與(yu)(yu)我(wo)公司(si)簽署(shu)(shu)委托擔(dan)保合同(tong)。
4.借款人在貸款發放前向我公司支付擔保費(fei),并配合(he)落實反擔保措施。
5.我公司(si)向銀行出具放款通知。
6.銀行發放貸款。
(二)批量業務模式
1.我公(gong)司就批量業務合作(zuo)與銀(yin)行(xing)簽(qian)訂(ding)合作(zuo)協議。
2.借款人直(zhi)接向銀(yin)行(xing)(xing)發起擔(dan)保貸款申請。對符合本產(chan)品準(zhun)入要求的(de)項目,銀(yin)行(xing)(xing)直(zhi)接發放貸款。
3.銀行按月將(jiang)已發放貸(dai)款的項目(mu)信(xin)息報送至我公司業務部(bu)門進行備案(具體操作與銀行協商確定,內部(bu)操作按相關制度執行)。
五、代償及追償
按公司相(xiang)關制度(du)要(yao)求執行。
附件1
擔保額度核定表
?
序號 |
級別 |
人才層次 |
最高擔保額度(萬元) |
|
1 |
國家級 |
個人已(yi)取得(de)國家技術(shu)發明獎 |
海(hai)外高(gao)層次(ci)人(ren)才引進計劃(hua)(國家“千人(ren)計劃(hua)”) |
120 |
2 |
個人(ren)入選(xuan)國(guo)家高層次人(ren)才特殊支持計(ji)劃(國(guo)家“萬人(ren)計(ji)劃”) |
杰出人才 |
120 |
|
3 |
企業或個人已取得國(guo)際科學技術(shu)合(he)作獎 |
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|
120 |
|
4 |
中科院“百人計劃” |
專家人才 |
120 |
|
5 |
“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?” |
百千萬工程 |
120 |
|
6 |
省市(區)級 |
湖北百人計劃 |
創新人才 |
100 |
7 |
外專百人 |
100 |
||
8 |
青年百人 |
100 |
||
9 |
創業人才 |
100 |
||
10 |
個人(ren)入選武漢市“武漢英才(cai)”計(ji)劃等市州人(ren)才(cai)名單 |
戰略科技人才 |
100 |
|
產業領軍人才 |
100 |
|||
優秀青年人才 |
60 |
|||
高素質技能人才 |
60 |
|||
11 |
個人入選“3551”光谷人才計劃等市州(zhou)人才名單 |
頂尖科學家 |
300 |
|
12 |
領軍人才 |
120 |
||
13 |
高層次人才 |
100 |
||
14 |
高端服務人才 |
100 |
||
15 |
優秀青年人才 |
60 |
||
16 |
科研職稱人才 |
中(zhong)國(guo)工程院(yuan)院(yuan)士、中(zhong)國(guo)科學院(yuan)院(yuan)士 |
? |
300 |
17 |
“雙一流”建設高校(xiao)名單內院校(xiao)有副教授以(yi)上(shang)任職(zhi) |
? |
100 |
|
18 |
三甲以(yi)上醫院有副(fu)主(zhu)任以(yi)上任職或有該職稱(cheng)以(yi)上任職 |
包括(kuo)國家衛健委(wei)委(wei)屬、委(wei)管醫院(yuan)和各(ge)省級衛健委(wei)公(gong)布(bu)的三(san)甲醫院(yuan) |
60 |
|
19 |
全(quan)國普通公立院校(非“雙(shuang)一流” 大學院校)或(huo)科研院所副高級以上人才 |
? |
60 |
|
20 |
具有“雙一流”建設高(gao)校碩(shuo)士博士生學歷,且從事相關行業工作(zuo)滿1年。 |
40 |
||
21 |
具有“雙一(yi)流”建設高(gao)校碩士研究生學歷(li),且(qie)從事相關行業工作滿3年(nian)。 |
20 |
?
?
序號 |
級別 |
人才層次 |
最高擔保額度(萬元) |
|
1 |
國家級 |
個人已取得國家技(ji)術發明(ming)獎(jiang) |
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(jin)計(ji)劃(國家(jia)“千人計(ji)劃”) |
120 |
2 |
個人入(ru)選國家(jia)高層次人才特殊支(zhi)持計劃(國家(jia)“萬人計劃”) |
杰出人才 |
120 |
|
3 |
企業(ye)或(huo)個人已取得國(guo)際(ji)科學(xue)技術合作獎 |
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|
120 |
|
4 |
中科院“百人計劃” |
專家人才 |
120 |
|
5 |
“百千(qian)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?” |
百千萬工程 |
120 |
|
6 |
省市(區)級 |
湖北百人計劃 |
創新人才 |
100 |
7 |
外專百人 |
100 |
||
8 |
青年百人 |
100 |
||
9 |
創業人才 |
100 |
||
10 |
個(ge)人入選武漢(han)市“武漢(han)英才”計劃等市州(zhou)人才名(ming)單 |
戰略科技人才 |
100 |
|
產業領軍人才 |
100 |
|||
優秀青年人才 |
60 |
|||
高素質技能人才 |
60 |
|||
11 |
個人入選“3551”光谷(gu)人才計劃等市州人才名單 |
頂尖科學家 |
300 |
|
12 |
領軍人才 |
120 |
||
13 |
高層次人才 |
100 |
||
14 |
高端服務人才 |
100 |
||
15 |
優秀青年人才 |
60 |
||
16 |
科研職稱人才 |
中國工(gong)程(cheng)院院士、中國科(ke)學院院士 |
? |
300 |
17 |
“雙一流”建設高(gao)校名單內(nei)院校有副教授(shou)以(yi)上任職(zhi) |
? |
100 |
|
18 |
三甲以上(shang)醫院有副主(zhu)任以上(shang)任職(zhi)或有該職(zhi)稱以上(shang)任職(zhi) |
包(bao)括(kuo)國家(jia)衛健委(wei)委(wei)屬、委(wei)管(guan)醫院和各(ge)省級衛健委(wei)公布的三(san)甲醫院 |
60 |
|
19 |
全(quan)國普通公立院校(非“雙一(yi)流” 大學院校)或科研院所副高級(ji)以(yi)上人(ren)才 |
? |
60 |
|
20 |
具有“雙一流”建設高校(xiao)碩士(shi)博士(shi)生學歷(li),且從事相關(guan)行業工作(zuo)滿1年。 |
40 |
||
21 |
具有(you)“雙一流(liu)”建設高校(xiao)碩士研(yan)究(jiu)生(sheng)學歷,且從(cong)事相關行業工作(zuo)滿3年(nian)。 |
20 |
?
附件2
評分卡
?
類別 |
項目 |
評分標準 |
得分標準 |
|
經營情況(35) |
經營主體年限(5) |
經營主體年限 |
3年以上 |
5 |
1年至3年 |
3 |
|||
1年以下 |
2 |
|||
經營收入負債比(10) |
有(you)息(xi)負債/貸(dai)款(kuan)申請前12個月內經營收入總額 |
10%(含)以下 |
10 |
|
10%-30%(含) |
5 |
|||
30%-40% |
2 |
|||
營業利潤(3) |
企業(ye)最近一個年度凈利潤 |
正值 |
3 |
|
負值 |
0 |
|||
企業資產(chan)負債率(5) |
企業資產負債率 |
40%以下 |
5 |
|
40%-70% |
3 |
|||
70%以上 |
0 |
|||
營(ying)業(ye)收入(ru)增長(chang)率(lv)(12) |
連(lian)續(xu)三(san)年營業收入增長率 |
10%以上 |
12 |
|
0-10% |
8 |
|||
(-5%)-0 |
2 |
|||
技術研發強度(10) |
研發強度(10) |
上年度研發投入占主營收(shou)入的比例(li) |
10%(含)以上 |
10 |
5%(含)至10%之間 |
8 |
|||
3%(含)至5%之間 |
6 |
|||
3%以下 |
2 |
|||
技術創新能力(50) |
政府補貼(10) |
包括(kuo)研發(fa)補貼(tie)、專項(xiang)補貼(tie)、科(ke)技類型(xing)貼(tie)息等 |
500萬以上 |
10 |
100至500萬元 |
8 |
|||
100萬元以下 |
5 |
|||
科(ke)技企業名錄(20) |
入圍市(shi)(縣(xian))區科技企業名錄 |
專精特新“小巨人(ren)”企(qi)業 |
20 |
|
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|
15 |
|||
市級專精特新企業、瞪羚企業 |
10 |
|||
高新技術企(qi)業、科技型(xing)中小企(qi)業 |
10 |
|||
獲得風(feng)險投資(zi)(10) |
有風險投資機構參與 |
領頭投資機構 |
10 |
|
一般投資機構 |
8 |
|||
專利數量(10) |
發明專利(個數) |
按數量(liang),一個5分,最高10分 |
10 |
|
商業化情況 (5分) |
下游客戶(3) |
考察主營產(chan)品(pin)商(shang)業(ye)化的(de)進程 |
下游客戶含行業龍頭企(qi)業 |
3 |
下游客戶含國有企業 |
3 |
|||
其他 |
2 |
|||
合作年限(2) |
考察與(yu)行業(ye)(ye)龍頭(tou)企(qi)業(ye)(ye)、國有企(qi)業(ye)(ye)的合(he)作(zuo)年限 |
三年以上 |
2 |
|
小于三年 |
1 |
|||
基礎得分小計 |
100 |